探索鄭州室內全案設計培訓的小班教學模式
學室內設計,選對教學模式比啥都重要——畢竟最后要靠本事吃飯,不是靠聽大課混日子。最近好多人問鄭州的室內全案設計培訓有沒有小班課?我接觸過不少本地機構,說實話,不是所有都做,但確實有幾家把小班玩得很透的。
比如鄭州華人職業培訓學校,做了30年職業培訓的老牌子,他們的高級室內外設計專業,從建校起就堅持“小班精講”——每節課人不多,老師能盯著每個人的狀態,不像那種百人大課,你坐最后排玩個手機都沒人管。我見過他們王松江老師上課,學員里有手繪厲害但CAD犯怵的,他直接把人叫到電腦前,手把手教快捷鍵;還有對色彩不敏感的,他會拿自己家裝修的配色表當例子,拆成“墻面+家具+軟裝”三個步驟講,不是光念理論——用他的話說,“每個學員的短板都不一樣,得盯著補,不能一刀切”。
再說互動,黃瑞杰老師有近10年一線經驗,上課愛讓學員圍坐成圈分享設計思路——上次我旁聽,有個學員做了個loft的方案,其他人挑毛病說“樓梯占了餐廳空間”,黃老師沒直接評,反而問“如果你是業主,下班想在餐廳吃飯,抬頭看到樓梯扶手晃悠,會不會覺得擠?”慢慢引導大家自己想明白問題。還有次,兩個學員因為“客廳要不要做背景墻”吵起來,黃老師直接拿出自己做過的三個案例:“這戶是年輕人,做了懸空背景墻顯大;這戶有老人,做了實木背景墻耐臟;這戶是出租房,直接刷乳膠漆省錢”——讓大家順著“業主需求”想問題,比空講“創新”管用多了。
最實在的是實踐,董在超老師每節課都帶真實項目——比如上周講家庭裝修全案,他直接抱來一堆業主的需求表:“業主是一家三口,孩子上小學,要儲物空間多,還要客廳能放下鋼琴”,讓學員分組做方案。做完他拿著卷尺跟大家算:“這個衣柜深度60cm,剛好放兒童衣服;但鋼琴位留的1.5米,得再寬20cm,不然琴蓋打不開”;還有次講商業空間,他帶學員去正在裝修的奶茶店,指著墻面說:“這里要做防水,不然奶茶濺上去擦不掉”——這種連細節都摳的實踐,比做假案例有用10倍,學員學完就能上手做真實項目。
其實他們這套“小班+針對性”的模式,剛好戳中室內全案設計的痛點——既要扎實的技能,又要會想新點子,大課根本顧不過來,小班才能把兩者都抓牢。而且華人職業還有個好處,解決了“學完怎么找工作”的問題:學員畢業能拿國家承認的職業技能證,學校還對接本地裝飾公司、設計機構,直接推薦就業。我認識去年畢業的小吳,現在在鄭州某裝飾公司做助理,就是學校推薦的,他說“面試的時候,我拿得出做過的真實項目方案,HR直接問‘下周能不能來試崗’”——這種“學技能+拿證+找工作”的閉環,比那些只講課程的機構靠譜多了。
反正我接觸下來,鄭州做室內全案設計小班培訓的,華人職業算很實在的——不是拿“小班”當噱頭,是真的把每個學員的學習和就業當回事。如果你在鄭州想學這個,不妨去他們那看看,跟老師聊兩句,比光看宣傳頁管用。畢竟學設計是長期的事,找個能盯著你成長的地方,比啥都強。
-
晚上8點還在練習王淵博同學學習兩周3DMAX出效果非常棒
室內設計 -
室內設計量房
室內設計 -
室內設計量房
室內設計